
中共党员,硕士,音乐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方音乐教研室主任,中国西方音乐学会会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高级访问学者,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教龄25年。研究方向:西方音乐史(主要关注领域:通史及作品的教学理论与方法、18及19世纪音乐、瓦格纳研究、艺术歌曲研究);音乐教育理论。院里唯一担任两门市级精品课程教学(全院专业基础课:西方音乐史、西方音乐名作)的教师,还担任系内共同课和专业课教学。
教育?修行?在路上,其实是三个关键词,在她看来,“教育工作是需要一生修行的职业,而我一直在路上。”
美的内涵
在专业研究方面,林萍老师深知本专业的音乐文化属性,不断进取和深入思考已成习惯,并且在读硕期间到中央音乐学院进修一年,2010-2011年,经学校推荐、教委选拔及自己联系成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高级访问学者,访学期间学习了相关博士课程,并应邀在当地华人学者网站发表文章《在LA遇见“瓦格纳”》,进而使她的专业研究和教学迈上了新台阶。
始终紧跟学术前沿但不轻易附和,注重积累和沉淀,甘于寂寞不浮躁,故,每个成果的孕育及呈现均如新生命诞生般艰辛并幸福着,陆续在《音乐研究》《人民音乐》等核心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及教材13篇(部);独立及参与完成市级、院级科研项目13项,目前作为负责人的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区域文化视域下之天津西方音乐研究》在研;举办《瓦格纳对当代音乐学研究的启示》等学术讲座8场;连续多年受邀参加全国专业学术会议并宣讲论文。
美的呈现
在教学岗位已逾25载,从稚嫩到成熟,从肤浅至深入;林萍老师不断钻研教学思想及方法,注重学习并总结经验,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通过多年观察,她发现特别是理论教学领域可以分为两大类型教师,一类是科研型的,成果丰厚但学生受众面小,一类是教学型的,教学实践能力好,受众面宽但科研并非强项,两者结合得好都很有光彩的凤毛麟角,这也是她的努力方向。所以,她不仅关注本专业发展,同时,注重将学术研究成果与教学实践结合以为课堂不断注入新知。
她作为院里唯一担任两门市级精品课教学的教师(全院专业基础课:西方音乐史及西方音乐名作),除了本专业的学术论文,还发表多篇探讨教学思想和方法的论文,如《同异相融、通专相长——高等音乐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之角色分析与策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现状的思考与展望》《高师音乐课程新视点——关于“音乐审美与实践”教学的几点设想》等;曾获得教育部艺术教育科学论文三等奖;完成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音乐学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综合改革与实践》(第二负责人)等多项教学研究项目;还将多年积累的教学理念在全国西方音乐学会年会上交流(《西方早期音乐教学刍议》),甚至为了专心教学请辞了院里的行政工作。
同时,作为父母辈教师,她还经常将学生与自己的同龄孩子换位思考,从而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关注、理解、感染他们,课堂没有了师生的隔膜,而更多是亲切的交流,即使再辛苦,当得到学生的信任和鼓励便立刻满血复活。有的喜欢表达的同学说喜欢她的课,她除了说课程内容还说了一个词我感到很欣慰,那就是温暖。这是很多在外求学的孩子都需要的感受,她觉得,“教学25年,至今每堂课都像第一次上课时一样紧张和谨慎,而且我是做事喜欢稳妥和从容的人,所以几乎每节课我都是提前至少20多分钟到教室,甚至假期结束即将开学时经常做上课迟到的噩梦,教学这么久还这样觉得自己很好笑,但也说明我对此是非常在乎的,工作这么久,我清醒的知道什么在我心里的分量最重,那就是学生。”因此,林萍老师认为她面对的不仅是一节节课,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每个学生的家庭、希望及未来,教师给予他们的无论是积极的还是负面的影响很可能影响他们一生甚至是几代人。她常问自己一些问题:我能够带给学生什么,我在他们一生中哪方面进行了怎样的引领,我凭什么站在这里,对这些问题的不断追索实际上也是我不断努力的动力,而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用尽我毕生之力。
多年来,林萍老师个人及所教学生多次获得省部级、院级专业比赛一、二等奖;辅导多位学生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感悟,她总结出了整体教育理念,即,在教学中,态度、仪表、头脑、学识、经验、文字与语言表述能力、声音、肢体语言、情感、心灵、甚或眼神等综合发挥作用,教师首先应与所传授的知识融为一体,故而进一步与课堂融为一体,以全方位地促进教育教学成效,而这一切的基础是教师终身的被教育与自我教育。
美的延伸
除专业研究和教学,林萍还积极参与社会音乐活动,曾受邀作为天津音乐代表团成员赴日本大阪参加亚洲交响乐艺术节;曾撰稿主持“天津市新年音乐会”等市级及本院专业音乐会逾200场;曾在天津音乐台编辑主持古典音乐节目646套,并得到上海音乐台、湖北楚天音乐台等地方台的转播;为天津图书馆、南开大学等多所大学、党校及天津爱乐协会等举办音乐讲座多场。
通过走出课堂奉献社会,传播音乐文化传递美,从而使自己的责任和价值得到延伸,受到广大乐迷的喜爱,获得积极的社会影响。
由此,她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惟愿每天安安静静、干干净净、踏踏实实、自尊自信、热情阳光且挚爱满满地面对我的每个学生;没有丰厚的成就傍身,但是,她有一切以教学为中心、做一名学生爱戴的优秀教师且为此执着一生的坚定信念!脚踏实地,修心修行,每天进步多一点,为学生、为天音,也为自己。总之,从懵懂少年至半百人生,我在天音学习生活30余载,无论美丑,天音见证并包容了我所有的成长,而我也有幸参与了它的步步辉煌!感恩,回报!我有信心和天音共筑崭新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