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萍——管弦系室内打击乐的一名教师。对于她来讲,教书育人不仅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一份用爱来铸就、用心去呵护的事业。多年来,她始终站在教学的第一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将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了教育事业上。
创新理念从因材施教做起
钻研业务,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是刘萍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对自己最基本要求。她把专业教学与社会院团需求相结合,开设了世界打击乐课程,丰富了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她的学生中,既有一专多能全面性人才,也有业务精湛的专业性人才。她创建了“立音打击乐团”,丰富了学生的舞台经验,为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为了调动学生练习基本功的积极性,她组织了“音阶技能”比赛,自己出资购买10副槌,作为给学生的奖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正是这些不懈努力,不断创新,她所教的打击乐学生,历年来在全国打击乐比赛中连年获奖。在17年毕业生中:1人北影乐团,1人四川交响乐团录用,一人考上我院研究生。
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如何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她说首先靠的就是人格魅力。工作中,她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以自己的人格品质吸引学生。她恪守有教无类,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多年的教学经验让她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时期,理想、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社会文化价值取向,都会在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她用自己良好的风范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她把“学厚为师,德高为范”谨记心间,在日常教学中,用一颗耐心和宽容心来感化学生。一次,她发现了一位学生的状态与平时不同,很多同学都开始疏远他,使他产生了很大自卑感。通过多次与学生谈心,发现他的长处,增强他的自信心,用爱心、耐心、决心去感化他,激励他施展自我风采,发现自我价值,从而迎头赶上。
用扩音器上好每一堂课
在今年4月份,她被查出甲状腺癌,当时正值我院青年交响乐团广东巡演紧张排练阶段,为了不影响排练和巡演,她没有和任何人提及此事,一直坚持排练演出,在巡演过程中,使用的打击乐器繁多,稍有失误就会影响演出效果。故每到一个地方,她都带领学生们提早到达剧场装台,确保演出顺利进行,演出结束后,又带领学生们把所有的乐器装箱。回津后,她舍不得耽误学生的课程,坚持工作,直到期末考试结束,第二天才住进了医院。
开学了后,她又出现在琴房,由于手术后说话困难,她就坚持用扩音器上好每一节课。刘老师的乐观和坚强让不少学生为之感动,当与大家谈到做手术时,她总是轻描淡写,一脸微笑。
一颗真心传递温暖
刘萍老师有一颗善良、仁爱、包容的心,她将爱传递给了每一位学生,把打击乐学生构建成一个充满活力、团结的、正能量的团队。她时刻把学生的冷暖记心头,与学生心连心。学生柴青生病了,她去探望,得知她想吃红薯,第二天蒸好后放在保温桶,给学生送去。我院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每年的中秋佳节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回家,她就把这些同学聚在一起,一同过节。
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天音的校园中,在刘萍老师周围和她自己身上,正是有了这份厚实和澄澈,才让生命有了颜色,让教育有了诗意。
我们或许应该把刘萍老师当成我们身边的一个普通人,一个足以温暖他人、温暖自己的老师,一个拥有我们久违的本真的教师模样的同行。